回譯是將A國語言書寫的B國文化翻譯成B國語言的過程?;刈g是由中國和外面世界文化交流引起的,許多單詞尤其是專有名詞都是通過直譯、音譯、補充、解釋等翻譯方式形成的外來語,對這些詞匯的回譯力求源語言與目標語言間的統(tǒng)一與一致。
按理說,對于以B語言為母語的譯者來說,應該比順譯,即將A語言書寫的A國文化翻譯成B語言更為得心應手。其實不然,對于漢語文化的回譯,就潛藏著對譯者的考驗,它常常無異于一次對自己學識的招供。專有名詞的回譯是回譯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,包括人名、地名、書刊文章名、官職頭銜名等。
以漢字專有名詞回譯為例,我們只看漢語拼音也不能確定確切的漢字是什么,因為同音字很多;更難的是,我們只看拉丁字母并不能確定確切的漢字是什么,古今以來漢語的拼音方案數不勝數,而海外華人的漢字名基本不是漢語拼音,真正翻譯到位確實需要仔細研究和查證。比如“蘇”字,大陸和臺灣是Su,香港是So,澳門是Su,新加坡是Soh,馬來西亞則有Soh、Saw 、Soo三種。這就讓翻譯者了解多種漢語的拼音方案,特別是上世紀前半世紀通用的威妥瑪——翟理斯式。該拼音也稱“ 韋氏拼音”,是由英國人威妥瑪于1867年在《語言自邇集》中制定,翟理斯于1892年在《華英字典》中確立,被當時普遍用來拼寫中國的人名、地名等專有名詞。
當代知名的回譯門事件
在2008年10月出版的《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:中國、俄國、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》一書中,某知名大學歷史系教師將Chiang Kai-shek 譯為“ 常凱申”,成為中國名校制造的又一起學術笑料。
原來Chiang 為“ 蔣”的威妥瑪拼音,對應的漢語拼音為Jiang。新中國制定、推行漢語拼音之后,國內不再使用威妥瑪拼音,但至今威氏拼音法仍在西方學術界較為流行。這里另外個坑是Kaishek為“介石”的粵語拼音,而不是根據普通話讀音的拼寫。Chiang Kai- shek其實就是“蔣介石”三字夾著粵語音的威妥瑪拼音寫法,而當事人不懂威妥瑪拼音,把方言音直接對接到普通話拼音,對照現(xiàn)代漢語拼音的相似音節(jié)翻譯,結果鬧出了笑話,蔣介石因此被人稱作“常公”。
公司簡介 公司資質 筆譯服務 口譯服務 視頻服務 桌面排版 本地化服務 合作企業(yè) |
掃一掃關注
思達禹域公眾號 |
024-31407107
地址: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(qū)塔灣街7號甲(塔灣街7號甲)2031-006室
郵箱: 1stopchina@1stopasia.com
手機: 13624219395, 15604052559
|